“听不懂汉话,外面好多大事不知道。今天听了‘冬漫娟’(毛南族佯偟语'小姑娘'的意思)讲十九大,知道好多大事,共产党好!总书记好!”11月2日,90岁高龄的毛南族老人石登凤,听了宣讲队毛南族同学石绍山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后,高兴地竖起了大拇指。
这支少数民族语言宣讲队来自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据悉,为使党的十九大精神迅速传遍民族地区乡村角落,该院创新思路,发挥“民族师范”特色优势,利用“双语班”和少数民族学生社团优势,从8000多名少数民族学生中,优选32名布依族、苗族、侗族、水族、毛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口语流利的优秀大学生,组成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党的十九大精神”少数民族语言宣讲队,经过专家强化培训后,分赴边远少数民族村寨,用少数民族语言进行“双语”宣讲十九大精神。
当天下午,13名队员分赴平塘县卡蒲毛南族乡新关和摆卡两个一类贫困村进行首次开讲。在新关村小学、摆卡村拉扶组石通世家院坝和河东村麻来组,队员们用图片、民歌说唱、黑版书等老百姓喜爱方式进行,把大政事、大理论、大政策变成简浅易懂的百姓话、民族语,200多民群众听得津津有味。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邹联克介绍,宣讲队第一讲放在平塘毛南族新关、摆卡两个一类贫困村,就是要把党的新声音、十九大精神迅速传达给毛南族群众,坚定战胜贫困的信心和勇气,确保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当天,宣讲队员们不仅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还宣传了党的民族团结进步等相关知识。
除了少数民族语言宣讲队,该院还组建了领导宣讲队、专家解读队、教师和学生“精英”宣传队,全面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截止11月2日,学院宣讲队己通过微党课(微课)、讲座、报告、座谈等12种方式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104场次。
贵报传媒全媒体记者 梁晓琳